佛:智、覺

  「佛」這一個字,是從印度梵文buddha音譯過來的,它是「智慧、覺悟」的意思。當年為什麼不用「智、覺」這兩個字來翻譯,而採「佛陀」這個音譯呢?因為佛陀的含意,是無限的深廣,我們中國字彙裏的智、覺二字不能夠全部包括,因此,就採用音譯,然後再加以註解。狹義而言,現在佛教的「佛陀」指歷史上的釋迦牟尼;佛陀不是神,而是一個教育家。廣義而言,一切眾生本來是佛。

  「佛」這一個字,有體、有用。從它的本體上說是「智慧」,從它的作用上來講是「覺悟」。就體上講,智有三種:

  第一、「一切智」:用現代哲學的名詞來講,就是正確的瞭解宇宙的本體;這樣的智慧,在佛法裏稱為「一切智」。

  第二、「道種智」:種是指種種繁多的現象,宇宙之間的現象,種類無量無邊,這許許多多的現象,怎麼產生的?從那裏來的?現象、過程如何?後來結果如何?能夠正確明瞭宇宙萬象的智慧,叫做「道種智」。

  第三、「一切種智」:就是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究竟圓滿的明瞭,沒有一絲毫的迷惑,也沒有一絲毫的差誤,這樣的智慧,叫做「一切種智」。

  釋迦牟尼佛,具足這三種智。由這個智慧起作用,當然,對於整個宇宙人生的真相,得到完全正確的瞭解。智慧起用就是大覺。佛在經上給我們說「覺」也有三類:第一、是自己覺悟了。第二、是能夠幫助別人覺悟,這叫做覺他。第三、是圓滿的覺悟。小乘阿羅漢、辟支佛,這些人自己覺悟。他們自覺之後,還沒有發心,主動的去幫助別人覺悟;經典裏常常說這是小乘人。大乘菩薩自覺之後,能夠主動的去幫助一切希望覺悟的人。「希望覺悟」,就是機緣成熟,菩薩一定會主動的幫助他,使他從自覺到究竟圓滿的覺悟。這「究竟圓滿」正如同其他宗教裏面讚美「全知全能」的主--上帝--一樣,在佛教稱之為「佛陀」。佛告訴我們,這樣圓滿的智慧德能,「覺」就是它的德能,它的作用,一切眾生本來具足。圓覺經中講得很清楚,「一切眾生本來成佛」;這也是華嚴經上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換句話說,眾生與佛都是平等的,沒有差別。


參考網址:

https://www.hwadzan.com/edu/knowbuddhism/what/2541.htm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D%9B#cite_note-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