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與生命】靈魂給予我們的生命愛,而生命給予我們的靈魂思考與邏輯,致外公


【靈魂】給予我們的生命愛,而【生命】給予我們的靈魂思考與邏輯

生命結束時,靈魂失去大腦因此無法進行邏輯思考,這時靈體只能依靠過去累積的記憶與潛意識來判斷對錯與方向,並且會有領路靈來帶路。

這或許就是為什麼我們必須利用有限的生命好好學習與成長的原因吧,因為只有活著的時候才能使用大腦來進行邏輯思考與推理。而靈體狀態只剩下情感與記憶,運用過去獲得的智慧來體認世界。

靈界的科學書中有提到:人類有兩個意識,虛數空間的意識(靈魂)與大腦的意識,真正在感受五官與情感的是靈魂的意識,而非物質大腦的意識

也就是說是生命在透過靈魂的感受能力來感受這個世界,而不是大腦的神經系統在感受這個世界,例如情緒就是由物質身體的分泌物傳遞訊息給大腦,而大腦傳達感受給靈魂體驗,所以感受與記憶就是我們唯一死後能隨著靈魂帶著走的東西,直到靈體將這些放下為止。

【記憶】

記憶確切的說不像情感那樣是可以被帶著走的,我們的靈魂在人世累積的經驗與記憶其實除了儲存在大腦以外,也同時被備份起來,每個人在一世生命中累積的記憶與潛意識都會被備分到集體意識紀錄中(有人稱為阿卡西紀錄),就像是一個巨大的宇宙硬碟一樣儲存所有智慧生命的記憶。

因此失去生命,失去大腦中的記憶儲存,靈魂的記憶仍然不會喪失,因為可以從集體意識紀錄中繼續讀取自己剛結束的人世記憶。若選擇投胎回到人世,那麼就會在生命之初漸漸失去從集體意識接收訊息的能力,但有部分人可能不會失去這個能力,可以回想起前世,有些人則可以被催眠喚醒前世記憶。

若是因緣際會從集體意識紀錄獲得各種訊息,不論是屬於自己前世的記憶還是任何其他靈體用生命累積的記憶,這種突如其來獲得信息的方式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靈感】。

【造物主】

造物主從自己分離出靈魂,靈魂前往物質世界綻放生命,生命學習與累積經驗至集體意識紀錄,而集體意識紀錄其實就是造物主的記憶庫,造物主透過從未與靈魂斷開的連結給靈魂愛與能量,讓靈魂有力量在生命中學習成長、面對困境,事實上這也是造物主祂想透過各種生命的體驗來理解自己的力量,探求真理的渴望。透過原生物進化成動物過程中體驗靈魂的愛與生命力,透過動物進化成人類在大腦的邏輯中理解自身的創造力。

而超脫轉世輪迴的靈,就是知曉自身靈體的目標與造物主是相同的,獲得真正的【自覺】,除了理解造物主的目的,也必須實行造物主的目的﹔在生命中展現自己的【力量】,這個力量就是【愛】,同時理解各種宇宙的【真理】。

展現愛的方式就是:擴張了與造物主之間的樞紐通道,就像把水管加寬了一樣,獲得來自造物主源源不絕的愛與能量,並且因此能夠源源不絕地給予其他靈【愛與慈悲】。這個方向會加深我們與造物主的愛。這也是歷史上許多充滿愛與慈悲的聖者與指導者的狀態。

展現理解真理的方式就是:在行為上已經不再像動物演化成的人類那樣,只把生存當作唯一目標。會理性學習理解宇宙各種運行規則,認知到體悟真理比堅定信仰或立場還重要,並且在生命中展現造物主的創造力。這個方向會讓我們與集體意識的距離拉近。讓我們更輕易獲得靈感。這也是許多歷史上著名科學家、發明家與各個啟蒙導師的狀態。

【開悟】

而同時達到這個兩種狀態的巔峰時,佛教稱之為開悟或成佛,西方稱之為上天堂。這是一個與造物主合一或者不再那麼分離的狀態,也是一個讓靈魂能夠自由的讀取集體意識記憶智慧的狀態。

【轉世】

但是大部分的人類都還沒有達到這個狀態,因為大部分人類的靈魂在不斷的轉世中,可能還尚未理解到造物主的目的與力量,因此會認為回到人世才是正確的選擇,於是會選擇繼續投胎到人世。又或者理解真理但認為自己尚未學習足夠,而選擇繼續轉世學習。而在死後暫時眷戀人世的靈體則是放不下記憶猶新的情感與記憶,可能是需要時間,也可能是需要在世的人給予愛與祝福。

以上只是我在整理目前我所理解到的,僅供參考。


祝福外公順利放下這世眷戀,前往他想選擇前往的地方,感謝他生前對我付出愛的種種,我相信所有人對於阿公的記憶都會存在集體意識紀錄中,永恆存在。



張貼留言

0 留言